查看原文
其他

Hi~于恩毅

拥有宝藏小贝壳的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3-19

     于恩毅,一个外表帅气、声音温柔细腻的大四学长。然而对于了解他的人来说,这只是印证了一个观点:越厉害的人,往往看起来越云淡风轻。

     来自高等工程师学院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目前已保研至北京大学工学院,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安百拓采矿一等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百优志愿者、第九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二届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第三十五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第二十一届“摇篮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市级、校级奖项及荣誉称号,以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这些都是“于恩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有温度的于恩毅,那些果敢担当、温润有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guideline。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优秀学长的经验分享吧~

自身充分的准备、临危不乱的冷静

才是取得胜利的门道。

     谈到竞赛经历,他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于恩毅讲述的情节谈不上多跌宕,却展示出了他言语中较强的条理性。在第九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于恩毅的团队提出了很多预选课题,最后在导师的建议下,敲定了超声波浓密砂仓模型。这是一个专业性强到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的概念,我们只知道从选题开始,每个环节他们都要亲历亲为。大赛举办地点在鞍山的辽宁科技大学,选手和参赛作品要同时到达现场。由于模型体积大,他们只能把作品邮寄过去。而主办方签收后并不让各团队接触,规定在赛前半小时时统一拆开。这就意味着,每个队伍都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调整作品,以达到最佳状态迎接比赛。说到这里,恩毅的语气微起波澜,“我的团队还算幸运,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害怕邮寄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他们在装箱时便仔细包覆,用海绵和泡沫把模型包了个严严实实,确保它不会因为运输出现问题。

     但是同样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另一支参赛队伍却遇到了麻烦:作品由于运输过程中出现了破损。当时每个组都被分隔开,远远看到这一幕的于恩毅因为帮不上忙而在心里干着急。但他还是快速使自己冷静了下来,并远距离观察他们的问题点,为他们修改方案出谋划策、加油鼓劲。“同为北科人,那一时刻,我们就是一个集体”,好在,另一队赶在开赛前完成了调试,北科全员进军比赛。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让人失望,于恩毅的团队拿到了国家级三等奖的不错成绩。

     仿佛是同一赛道上的田径选手,不仅帮助了身边摔倒的队友,还一起跑出了不错的成绩,这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不过究其根源,自身充分的准备、临危不乱的冷静才是取得胜利的门道。

“不要太在意结果,

重要的是多尝试、多积累。”

     “大二确实是我过的最充实的一年。”恩毅如是评价。累吗?“还好。”他很老实地回答。

     充实但不疲惫,也许是大多数时间里他的状态。有一次,他作为负责人申报了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在其他团队人均5人的情况下,他组建了一支非常精简的队伍——两个男生,一个女生。而因为该实验涉及不少体力活,“说白了就是和水泥”,他们两个男生便很有绅士风度地承担了大部分任务。虽然项目本身并没有获得奖项,但于恩毅对这次经历依然难忘,“我们转化出很多成果”,他和另一位队员依此写出的学术论文均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项目的实验报告也获得了摇篮杯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

     “不要太在意结果,重要的是多尝试、多积累。”他这样总结道。享受经历似乎是于恩毅的人生格言——对于结果,他总是看得很淡;但对于过程,他总是记忆犹新,并从中不断汲取进步的力量。

“大二暑假,

我参加了一个芬兰的夏令营。”

     这个热爱科研的男孩,在大二暑期参加了芬兰夏令营进行专业相关的交流学习。“在那里我有了很不一样的学习经历。”在芬兰生活、学习的一个月,他有很多想说的。在拉普兰应用科技大学和卡亚尼应用科技大学,于恩毅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们一起听讲座、做研究。“他们特别喜欢问问题。”这是让他感慨最多的一点,“我们中国的学生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更高效的。芬兰教授们上课时会毫无保留地教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使用他们的专业软件去处理数据,这让他很感慨。除了在芬兰名校的学习,他还参观了芬兰的先进企业和智能矿山。“这加深了我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以及对采矿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说到这里,他开始很正式地向我们介绍,“我国采矿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机械换人、自动化借人、智能化无人,向深度开采、绿色开采、智能化开采发展,这是基于从业人数减少的现状和安全考虑的”。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他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趣事——“我们在拉普兰地区的山区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在那里,我们有淘金!”于恩毅激动地加重了“淘金”两字。老师带着他们去到一个金矿场里,并给了他们每人一桶从矿里挖出的土。“土?”我们很惊奇,但这真的就是他们沙里淘金的“主战场”了。淘金、淘金,想要“淘”,便需要踩进水里淘洗这桶土。那个水凉得刺骨,凉到一开始所有人都很难说服自己赤足踏进水里。更别提站在水里无数次地摇晃、过滤,把浮土和大的石块都筛掉,然后再在细细薄薄的一层土里寻找金子的踪迹了——这需要他们有极强的耐力和耐心。有时候一桶土能有好几颗小金粒,有时候则可能一无所获。随着有同学找到了金子,气氛开始火热,每个人都激动得再也感受不到水里的凉意。最后,于恩毅很幸运地淘到了5、6粒,他小心地将之装在小瓶子里,当作纪念品随着这份难忘经历一同带回了国。

     在芬兰的时光,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在他的人生长河中,却是一个非常值得铭记的转折点。先进科技带来的思想冲击、淘金经历磨炼的意志品质,都给他未来的科研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指导与启发。

“我从大一开始

就做朋辈讲师一直到现在。”

     学生工作则是像金子一样在他记忆里闪闪发光的存在。于恩毅对朋辈讲师这一工作很是喜欢,因为这不仅能让他在备课、写提纲、制作演示文稿、课堂讲授、课后答疑的周期中反复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到其他人。“我会感到欣慰和满足。“他还参加了许多学生工作,比如曾担任高等工程师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采矿E17班长、高工1905班小班主任等,现在依然担任着采矿E17班长、高工1701班长、高工本17级党支部党支书等职务。这么多身份的背后,是可想而知的巨大工作量。“我也经历过几次小挫折的”,于恩毅云淡风轻地说,“有一次优秀班集体答辩,我们的设备出了问题。”不过经过紧急修补,他们有惊无险地过关。虽说是美中不足,但无伤大雅。

     学生工作的容错率其实比较高,即使走了弯路也不可怕,但需要我们在失败与错误中积累经验,“以后的事情办的就很顺利了。”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于恩毅很明白正处于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对竞赛产生畏惧感的心情,但他自己经历过了之后的总结是:最后的结果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在尝试中积累的经验才是更宝贵的。

     比如说做学生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成果并不如竞赛获奖来的直接,但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写文案、沟通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对此,我们深有体会。采访过程中,他的思维很敏捷,讲话条理清晰,语言组织能力极强,一言一行都流露出大方得体的气质。

     而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之间,于恩毅认为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自己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能力,要懂得缓解自己的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分清主次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尽量靠近“最理想的状态”——同时并行完成多项任务。对于他来说,老生常谈的“努力”与“下功夫”可能是他对待一切事情的最基本态度,他也希望能将这种态度完整地传递给学弟学妹们。

     关于自己的未来,已经保研至北大工学院的他说,“现在正在加强和未来导师的沟通,希望能尽早进入课题组开始前期研究”,而他的长期规划还是做一名科研工作者,继续留在校园里。把科研做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将知识传递,为培养后代不遗余力。这样的单纯、清晰,简明而有力,就如他这个人:心怀感恩、坚毅不屈。

亲爱的小贝壳们:

前方的路还长,

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 

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

去发现身边的榜样,

一起在榜样的鼓舞中愉快前行吧!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塞内加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广播电视台文案:柳艾彤音频:张雪晨、吴岳珩编辑:王佳钰责编:薛浪

相关精彩链接






Dream It Possible

评评评聘聘聘

我和我的学校|你来北科几年了?

来啦!荣誉榜!!!

全国劳动模范!北科人+3!


一起为

拥有宝藏小贝壳的北京科技大学

5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